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

《愚行錄》


《愚行錄》:

劇情部份就先跳過,很多人重述過了。首先想自己定義一種類型片,不知怎麼形容比較妥當,就直接列一些片子讓人想像:日本的《青春電幻物語》、《告白》、《凶惡》、《恐怖鄰人》、《愚行錄》;台灣的《目擊者》、《報告老師!怪怪怪怪物!》;泰國的《鬼影》;香港的《三更之回家》、《三更之餃子》、《殭屍》、《失眠》等等(甚至恐怖遊戲:《返校》)。《愚行錄》第一場戲當然非常好(假摔),最後又是大甩尾。中間則是耐心鋪陳,一路挖一些可以容忍的小奸小惡。這跟《凶惡》很不一樣的地方是,它一開始就展示大奸大惡;《愚行錄》要你解謎,《凶惡》不用。用心理學的說法,主角是最糟的那種,他知道用什麼方法與人正常相處,寒暄禮貌,也有正常工作,但對人無同理心,殺人無掙扎,無內疚。我覺得這部片有趣的點,在於它做出一個「邪惡」或「有病」的光譜。對我而言,妹妹會殺死那家人非常合理(殺得我很開心),她幾乎沒有任何邪惡,就如臼田麻美所說如果是她也會殺的。如果要以邪惡而論,會是松本若菜和主角並列第一吧,再來是那些淫亂的內部生男性。主角是個不可信的敍事者,連他想要假調查真黑掉那個案子我都存疑,畢竟剩一個月也沒人關注了,調查反而讓人回想出結果。說不定調查只是個人興趣而已。

(此類型不包含拉斯馮提爾、麥可漢內克、凱文史密斯、朴贊郁、金基德和羅泓軫。)




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

心理準備


從《愚行錄》上映到現在,一直在做心理準備,就像當時對《報告老師!怪怪怪怪物!》的心理準備,就像現在仍對《再見瓦城》做的心理準備,甚至不惜被劇透。終於看完。一路謹慎嚴肅面對,總算是看完了,太好了。不想再冒《凶惡》半途瀕臨崩潰喀片的風險,不想再冒《失眠》看完崩潰兩周的風險。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是對的:一部片被劇透,不但不會降低它的可看性,反而會增加。


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

箴言


今天被這句經文重擊,很可能成為我最喜歡的經文:
「我求你兩件事,在我未死之先,不要不賜給我: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;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;賜給我需用的飲食,恐怕我飽足不認你,說:耶和華是誰呢?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,以致褻瀆我神的名。」
–《箴言》30章7-9節

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
夢到


夢到曾老師打給我,講了好長好長的電話,說她死是假的,因為沒有時間譯她想譯的書。